▲清明當天,庫充陳氏族人祭祖后于陳天覺公祠分燒豬。
阿姨們準備包角仔的餡料(陳天覺公祠)。
煲如茶需要四五個小時(吳氏宗祠)。
阿姨們準備制作點心的材料(陳天覺公祠)。
清明前夕,族人提早準備欒樨餅、茶果、角仔等點心(吳氏宗祠)。
▲庫充陳氏、吳氏族人在清明前一天開始準備茶果點心、煲庫充特有的如茶。
▲清明當天祭祖后,庫充陳吳兩姓祠堂分別在中午和夜晚設宴供宗親聚會聯誼。圖為陳天覺公祠前搭棚設宴。
▲做甜茶果的椰絲餡料。
▲如茶是庫充特色食物,以各種豆類、粉葛等原料加入大量姜與普洱茶一同煮成。
▲應節的傳統點心欒樨餅。庫充陳、吳兩大姓祠堂清明節及平日的農歷初一、十五日制作的點心,有茶果、角仔、欒樨餅、如茶等。
清明節是祭祖掃墓的傳統節日。在中山東區街道庫充村,每年清明,陳姓宗族后裔從四面八方趕回祠堂,舉行儀式紀念先賢陳天覺。
陳天覺是庫充村開村始祖,更是設立香山縣(1152年)的名賢。建縣后陳氏由縣城所在的仁山(今中山市石岐街道)遷居虎涌(今中山市東區街道庫充村)。陳天覺去世后與妻羅氏合葬于庫充后山。
清明節當日上午,陳氏族人紛紛前往庫充后山陳天覺墓祭祀掃墓,以燒豬禮敬,族人祭拜,鞭炮響過后祭祀活動完成,儀式隆重而簡潔。隨后族人到陳天覺公祠聚首,宗祠依傳統俗例給族人分派祭祖燒豬,宗親相聚吃點心茶果及庫充特色如茶,氣氛熱烈。
庫充村兩大祠堂之一的吳氏宗祠同于清明當天進行大型祭祖活動。宗族廚師和義工在清明前一天開始忙碌準備節日茶食。平日逢農歷初一與十五日,該村也會在祠堂做傳統茶果點心及煲煮庫充特色的如茶,供村民在祠堂茶聚。
據統計,清明當日回庫充村祭祖掃墓的陳吳兩大姓氏宗親有五六百人,包括附近鎮村的同宗后裔及海外、港澳鄉親。
記者 詹琪琳 孫俊軍 圖編 明劍
◆編輯:龍慧◆二審:阮晨雪◆三審:周亞平